English

点击2000年书市开盘

□上半年图书市场观察手记
2000-07-06 来源:光明日报 王磊 我有话说

匆匆走过上半年,回头审视2000年图书市场的开盘,评估出版物的走向,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

从目前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看,虽然去年我国图书销售金额增长了2.38%,而销售册数却下降了6.3%,人均购书已低于前些年来的最低限6册。产生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但从出版业自身来看,如何面对市场变化,确定自己的市场座标,创造“绩优个股”拉动市场“大盘”,确是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

学术著作叫好并不叫座

学术图书的出版状况,曾是我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后,衡量出版业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志。在图书市场的变化中其也经历了几起几落,而最后明显的回落是近两年的事。其实这恰恰说明了读者的成熟与市场的理性。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学术著作的出版也是一靠基金会,二靠企业资助,三靠国家扶持。如果完全依赖市场,因其所占份额有限,销售中则常常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相对于去年,今年上半年的人文学术图书出版有较大起色。这一方面是由于以出版学术图书为主的传统社仍在坚守阵地,并适时出新;一些原本涉猎此领域不多的出版社也加入到这一领域,扩大了学术图书的出版规模。商务印书馆不仅保持出版古典学术名著的特色,推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八辑,而且又推出以学术新思潮为主的“公共译丛”等经典著作。一直关注学术前沿的三联书店为该社“西方现代思想学术丛书”力添新著——《社会分工论》,此书一问世便上了学术书店的排行榜。而新近出版的列维·施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在该社“学术前沿丛书”中被称作有独特贡献的文化人类学杰作。中国社科版的《现代社会冲突》将该社有影响的“西方现代思想丛书”延续至第九种。不久前该社出版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首次将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列文森的代表作译介给我国读者,而该作者的老师费正清的两部名著《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正在市场中热销。另外,天津社科院出版社推出的“先锋译丛”成为上半年学术图书市场的又一亮点。此套丛书仅出版了《怪异理论》、《六十年代》和《摇滚文化》三种,居然在一个多月内8000套告罄。一套书打造了一个品牌,也成就了一个社。这正是学术图书得以扩大出版的另一主要原因:虽然不叫座,却能叫好!

其实,真正应该叫好的应是学术图书出版中的原创著作。但我们的市场却是译著丰产,原创奇缺。所以,当河北教育出版社力推涂纪亮先生的三卷本专著《美国哲学史》时,人们不由羡佩不已。

经济图书拉动市场的增长点

在上半年的图书市场中,经济类图书的热销,用“火爆”形容毫不为过。以至原属社科门类的经济图书被分离出来,成为与社科类图书平分市场的独立门类。而经济图书热销的最大特点是以社会环境与时政形势作为背景支撑的。

有关“WTO”的图书是经济热销书之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00问》、《WTO给中国百姓带来什么》、《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以及《WTO中国与世界》、“WTO专家论坛”书系等,在主要书店随处可见。

热销之二当属炒股图书。《股民起步必读》、《炒股就这几招》、《股市操作大全》、《短线是银》及《10年20倍》、《最佳买卖点》等都是上榜畅销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市成全了书市。

经济学经典名著与教材成为稳定常销、书店必备的热门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已达到8万多册的销量,至今仍是常销品种。与其同属一套的另一部译著《人事管理经济学》一经出版便在热卖之中。《生活中的经济学》,“《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中的《领导》、《知识管理》、《变革》、《企业成长战略》及《公司绩效测评》也因其既具经典性又有亲和力,在市场中走俏。值得关注的是,在此类图书的热销中显现并烘托出了两大品牌:人民大学版的“梁晶工作室”系列与机械工业版的“华章经管”系列。而《首脑风暴——2000年经济论坛中国企业峰会纪实》创下了4月18日才开会,5月就出书的效率,赶上了最佳销售档期。

网络选题充满无限商机

在谈及经济类图书时,不能不提到有关网络的图书。从科技到文化,从经济到文学,从商务到生活,网络题材无处不在。神奇的网络为图书市场开辟了新的热卖领域。

《美国在线——史蒂夫·凯斯如何击败比尔·盖茨》记录了一个网络巨无霸的诞生与“发迹”的真实过程。由杰夫·贝佐斯创下的一天赚进1700万美元,身价超过70亿的电子商务帝国——Amazon.com(亚马逊网络书店),居然使我国的图书市场一个月内连续三本“传奇”问世,这一罕见的出版现象,让人感受到了什么是网络风暴。随后,一套在美国曾引起强烈反响,并被亚马逊书店列为最畅销的电子商务经典著作——《网络先锋——电子商务经典译丛》问世。其中《电子商务管理指南》上架当天就售缺。《上网必读》、《网络创业5日谈》等也相继成为畅销题材。

可以预见,随着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这一领域的图书选题一旦规模开发,便会带来无限商机。

文学图书在热闹与平静中起浮

文学图书从来就是图书市场的卖点。读者的广泛性与传媒的“炒作”,使这类图书常常有热闹可看。

仅这半年时间,我们便经历了几次“闹市”。先是所谓“酷评”,“骂案”蜂起,有众人批一人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有众人批多人的《十作家批判书》,还有一人批多人的《无知者无畏》,闹得文坛一时嘴仗四起,也搅得书市千金买骂。接着是影视剧逐一热播,书市即刻随波逐浪,“钢铁”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公主”热(《太平公主》),“张大民”热(《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后,“徐志摩”热(《人间四月天》),“公安”热了《罪证》,“留学故事”热了《追梦女人》。然后,几句有关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闻将一本《北京法源寺》和作者李敖及他的其他作品推向书市的热卖场。

文学书的优势在于它易被造势,但造势未必得势。其实,真正叫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不径而传”。《先锋戏剧档案》的出版不仅改变了读者对戏剧的认识,也改变了读者对出书的认识。长篇小说从来就是文学图书的门面,往往都是在平静之中问世,再由读者及评论者去预热。如《软弱》有好看的故事,也有有意思的情节,被评论家认为是回归小说本体。《大浴女》属于高容量的不同女性成长史,两部作品都在平静中热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历史小说热于当代小说。张建伟的《历史报告·晚清篇》5卷本,在重新解构梳理历史与历史的通俗化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极好效果。钱宁的《秦相李斯》更是在无任何“炒作”之下,为广大读者青睐,属于“不径而传”的作品,《藤萝花落》因其历史言情的人文含量,让读者感到耐读耐看。凌力的《梦断关河》,虽出版不事声张,如云好评却从学术界波及社会。

顺便想提一下,浙江文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5卷)和广西师大版的《郭小川全集》(12卷),在图书市场中也有一席之地。

总之,文学图书市场的起伏给出版者提出了新问题:畅销书作家不是造势造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我们应关注他们的写作,而不只是关注他们的生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